环保新闻

山西一项目:审批跑的路能转赤道5圈

2015/10/22

 

项目审批时间缩短 但还应“删繁就简” —— 审批权下放给一个“跑项目人”带来的欣喜、酸楚和期待

新华网太原7月29日电(记者王井怀)6月底,当得知自家的低热值煤电厂的核准获批后,老董嘴角抽动半天说不出话来。回顾两年来“跑项目”的历程,老董为能搭上中央简政放权的“顺风车”而欣慰不已,同时也感慨审批历程的艰辛,期待今后简政放权的步子更大一些。

欣喜:审批时间大大缩短

“听说国家把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核准权下放到山西省后,我就知道能搭上‘顺风车’了。”山西北部某低热值煤电厂项目负责人老董高兴地对记者说。

前年6月,国家能源局委托山西省负责“十二五”期间约2000万千瓦机组的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核准工作。此后,山西省制定一系列审批制度,从前年10月至去年8月,累计发放四批24个项目国家主管部门批文。老董所在的企业是第一批拿到批文的企业之一。

“从建立筹备处到拿到批文只用了1年。”老董笑着说,“以前企业跑项目时,最多的跑了10年还拿不到,把项目筹备处的负责人都熬退休了。”

从去年至今,国土资源部、环保部、水利部等中央部委审批权限陆续下放,“低热值煤发电项目不用往北京跑了,在省会就可办理。路少跑了,审批节奏加快了。”他说,“我们的项目今年5月通过环评,6月份拿到核准。与我们以前的一个项目比,节省了一半多的时间。”

酸楚:“审批车”转赤道5圈

老董也坦言,权力下放的确为企业省下不少时间,但现在审批环节还远未达到“删繁就简”的要求,不时有“跑哭”的酸楚和无奈。

“文件按审批时间长短可分为三类。时间短的有抗震防护、文物保护等文件,需要3至6个月;时间稍长的是用水指标批复、地质灾害评估等,需要6至12个月;时间最长有环评等,大约需要2年。”他说。

除了既定的文件审查、实地勘察外,他认为审批环节过多、过细等是文件迟迟办不下来的主要原因。仅以环评中的一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核定”为例,他走完一整套的流程大约需要区、市、省三级各部门的公章30个,而每个公章背后约有三四个领导签字或证明材料。这就是说需要走上百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能把企业死死卡住。

审批环节很辛苦,一些干部的不作为更让人窝火。他说:“去年我到太原办理文件,但迟迟找不到签字的处长。几经打听后知道他在外出差,我便从太原开车追了几百里去请示。这位处长瞄了一眼文件说‘可以,让副处长签字吧’。”

得到“口谕”后,老董兴奋地回到太原找到副处长。“但那位副处长说自己无权拍板此事,还得找处长。等我再开车去追那位处长时,他已经去了另一个城市。”

老董抱怨说,自前年开始跑审批,公司的两辆“审批车”跑了大约20万公里,这相当于绕赤道转5圈。

期待:实现两个心愿项目早日见效

老董期待审批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希望大力推行网上审批。”老董说,在山西省国土厅办理土地预审文件是整个审批过程中少有的网上审批,他把文件交给国土厅后不到一周便拿到复函。

同时,老董还期待政务大厅发挥更大作用。“有些政务大厅不作为,我得先在局里求各位处长、科长签完字,再跑到政务大厅去盖章。”老董说,各部门亟须派关键科室进驻政务大厅,并充分授权,改变审而不批的局面。

此外,他建议,应尽快设立省级层面的政务大厅,实现省级各部门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这对行政审批改革意义更大。

 

返回上一页